栏目导航
最新新闻
联系我们
  • 邮编:238331
  • 电话:13625640099
  • 地址:安徽省无为市泥汊工业区

酒业观察:白酒低度化来袭更有将≥25度的酒统称为“高度酒”这波潮会持续多久该不该跟?

来源:火狐体育买球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6:38:08

  今年,“降度”一词在白酒行业赚足了讨论度。随着各大头部酒企的扎堆布局,低度白酒赛道的火热被彻底点燃。

  据近日中国酒业协会消息,理事长宋书玉指出,目前中国酒业协会正在大力推动行业术语的规范化变革。其一,已用“勾调”一词取代容易引发误解的“勾兑”;其二,逐步淡化“香型”概念,鼓励企业以“品牌+风味”来定义产品特色;其三,拟调整饮料酒中的“低度酒”分类,将≥25度的酒统称为“高度酒”。鼓励企业在产品开发时强化风味,不需要刻意强调“低度”概念。

  洋河:将上市果酒、露酒和低度潮饮;目前有33度洋河大曲、33.8度洋河微分子酒、38度海天梦等相关产品。

  除白酒外,黄酒、啤酒等也在进行降度创新、推出多元化口感等。例如,黄酒头部企业,会稽山推出8度的“一日一熏”气泡黄酒(290ml),定价10元左右;即墨老酒推出6度的青梅味气泡黄酒(290ml),提出“轻度微醺轻松畅饮”的饮酒体验。

  然而,行业对白酒低度化、年轻化众说纷纭。一方面,低度白酒以利口化、悦己化、场景化等优势契合新消费主力的需求,为行业带来可能的增量机会。另一方面,由于高度酒的长期主导,业界对低度白酒的品质工艺、消费培育等多方面的意见持保留观望态度。

  2025年,中国酒业进入新一轮政策调整期、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、存量竞争乃至缩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。在“三期叠加”下,场景弱化、需求放缓、价格下行、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增大等问题凸显,白酒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砥砺前行,不断寻找新的增量机会。

  在高度酒面临发展瓶颈的背景下,各大酒企纷纷瞄准低度白酒赛道,通过降低酒精度数打造更为丰富独特的口感风味,以顺应消费需求变化,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。

  国家标准《白酒工业术语》,白酒的定义中并未对酒精度下限作出刚性规定。香型产品质量标准《白酒质量发展要求》中,对“低度”有所划分,但也存在局限与空白。例如,浓香型白酒以40度划分,即40度<酒精度≤68度为高度酒,25度≤酒精度≤40度为低度酒。酱香酒分为45度≤酒精度≤58度、35度≤酒精度<45度两种标准;清香型白酒以45度作为不同酒精度的分界线。

  首届中国酿酒大师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强调,低度白酒并不是简单的稀释酒精饮品,目前可通过减材(减少高浓度白酒中的乙醇含量,借鉴无醇啤酒、葡萄酒的酿造方式)、增材(增加材料,类似调制鸡尾酒)两个方向实现降度。

  从建国以后基于节约粮食、利于出口考虑的政策驱动,到进入21世纪后背负“低质”标签的市场调整,再到2020年起“微醺不醉、健康时尚”饮酒理念的消费引领,纵观白酒低度化进程,呈现出明显的螺旋式上升轨迹。

  近年来,低度酒市场展现出高增长发展的新趋势。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200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570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74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0%左右。其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背后,是Z世代崛起并成为消费主流。

  行业相关报告说明,虽然商务及管理人群仍占据白酒消费的主导地位,但酒业“年轻化”已势不可挡。目前国内潜在年轻酒饮人群高达4.9亿,年轻人酒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。在白酒消费中,18岁至35岁群体比例显著提升。

  五粮液2025年上半年的一项调研结果为,在全国1000名20岁至35岁的受访者中,52%喜欢啤酒,29%喜欢洋酒、果酒,喜欢白酒的只占19%。年轻人普遍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感,低度酒偏好占比超过60%。

  不可否认的是,低度易饮的利口化、轻松惬意的悦己化以及多元精细的场景化等优势,让低度白酒成为追求“高风味、低负担”花钱的那群人选择。

  从2024年年报到2025年半年报的披露显示,众多白酒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大多数出现放缓,更不可思议的是个别酒企营收同比一下子就下降。低度酒出现逆势增长,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。随着各大头部酒企的扎堆布局,白酒行业掀起一场“低度化”竞争浪潮。

  1978年,五粮液采用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、双选法成功攻克了白酒降度后浑浊失光、酒味寡淡的技术难题,奠定了五粮液在低度酒领域的技术标杆地位。近半个世纪后,29°五粮液·一见倾心于2025年8月底正式官宣,更以京东、天猫、抖音等平台预售、华语歌手邓紫棋代言、演唱会冠名的“组合拳”,让低度白酒赛道的热度攀高。

  天青渐变色调的水晶瓶外型展现含蓄雅致的东方美学,契合时尚、前沿的审美主张,五粮液多粮浓香的的醇厚基底与和谐风味,精准回应柔和、顺滑、轻盈、易饮的消费偏好。产品分为500毫升和100毫升×3两种容量选择。成为五粮液品牌年轻化、低度化战略新突破的开创性产品。

  上世纪80年代,“浓香鼻祖”泸州老窖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和实践,采取吸附过滤的方式成功研制出高品质低度酒,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,其低度产品荣获“中国名酒”称号。在世纪之交,38度的国窖1573正式上市,依托1573国宝窖池群保障“低而不淡”的品质,适用于传统的商务宴请场合以及亲朋小聚、个人独酌等各种场景。

  2024年,在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系列中,38度产品销售占比升至50%左右,规模接近100亿元。泸州老窖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,已研发完成的28%vol国窖1573将适时投放市场,同时16%vol、6%vol国窖1573也正在测试中。从攻克低度酒技术难题,到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变化,再到不断拓展消费场景与饮用方式,泸州老窖成为低度酒赛道的先行者。

  在低度白酒上的探索上,洋河也是行业先锋。1977年,洋河就已启动低度酒研发。1980年,首款38度“羊禾牌洋河大曲”问世,正式宣告洋河低度白酒诞生。随后几年,洋河以几乎一年一个台阶的节奏持续突破:1985年率先推出28度、18度产品;1986年再添48度系列;1989年,38度洋河大曲获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“国家名酒”。

  2014年,洋河推出33.8度的微分子酒,采用现代微分子技术,主打“低度不淡、醒酒更快”的健康化卖点,开创了洋河低度酒的新品类。2019年,洋河推出43.8度“洋河无忌”系列。2025年,洋河还将集中上市低度果酒、露酒和低度潮饮。

  2025年8月19日,古井贡酒发布年份原浆轻度古20,酒精度26度,容量375毫升,定价375元,切入微醺、独饮、旅行等新消费场景,成为其年轻化战略的首发产品。对于古井贡酒来说,轻度古20不仅是产品创新,更是品牌年轻化、抢占未来花钱的那群人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举措,其战略意义重于短期利润贡献。

  依托亳州“世界药都”的资源优势,古井贡酒推出“活力号”“力量号”“忘忧号”“通透号”四款功能型健康养生酒,同时还推出世界首款草本威士忌。此外,古井打酒铺还推出人参酒、青梅酒、苹果起泡酒等数十种风味调味酒。

  8月30日,29度“舍得自在”上市,零售价为329元,净含量为500ml,采用6年基酒、20年调味酒和30年高端调味酒。作为业内首款低酒度畅饮型老酒,“舍得自在”开启了舍得酒业在超低度老酒赛道的布局,定位“悦己”“自在”情绪和松弛社交氛围,以“真实年份老酒和三大关键技术”重新定义了低度酒品质标准,提供“轻负担、更醇柔”的品饮体验。

  水井坊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,公司正逐步推进序列化产品的市场投放与优化。在低度化方向已开展初步布局,未来会进行产品创新,还可能在特定区域推出更多38度以下产品,将持续关注年轻化、低度化、光瓶酒产品的发展趋势。

  酒鬼酒透露,已经在分步启动低端、低度、小酒“两低一小”的产品战略,进行33度、28度、21度、18度等低度产品的准备工作。

  在业界看来,低度白酒无疑是一片尚待精耕的“蓝海”,白酒巨头们通过降低酒度、提升适饮性,将其作为吸纳新生代花钱的那群人、进行口感培育、扩大市场覆盖面的重要窗口,并以梯度产品构建品牌护城河,拓展消费边界。

  频频动作的背后蕴藏着各方的战略考量和市场逻辑,其逐步发展值得行业期待。

 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低度白酒遭到了传统高度酒消费者认为“加水降度的勾兑酒、度数越低越难喝”的质疑。随着酒企对年轻花钱的那群人的不断迎合,以及30度以下乃至更低度数的白酒产品推出,行业发出了更多疑问。

  白酒一味的低度化,真的能吸引年轻人和拯救消费困局吗?能保住中国白酒的灵魂吗?所有的白酒,都适合做低度吗?这波风潮应不应该跟?

  目前,从市场来看,部分低度酒产品创新多停留在酒精度下调层面,缺乏风味、场景及文化的深度重构,同质化现象显著。针对行业现状,白酒低度化能带来多元化的消费选择,但也不能彻底做到“药到病除”。

  张五九表示,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、不损害消费者权益,任何度数的白酒原则上都是可行的。产品的开发目的是为广大购买的人服务的,重点是产品本身是否被消费者所接纳。在他看来,每个人对酒的理解与偏好各有不同,而饮酒本身更是一种文化体验。低度白酒要打动年轻人,最重要的是保持白酒的灵魂、酒格。

  “不能为了迎合所谓的年轻化、国际化而丢了中国白酒的基本属性,否则就是舍本逐末!”中国白酒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柳强调,年轻人选择啤酒、果酒等低度酒,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降度后的白酒,高度白酒才是中国白酒的精华所在。

  江南大学原副校长、教授徐岩认为,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中国白酒一直在不断地践行“低度化”之路。低度化白酒与高度白酒,共同构成了白酒市场的百花齐放、美美与共,但不能简单地将低度化等同于年轻化,要理性看待,别过度炒作。

  事实上,相较于高度酒,开发成功的低度酒产品更具难度,既对酿造工艺、调味技艺、基酒改良等生产端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,同时也更考验对消费心智培育、内容精准触达、渠道终端深耕等市场运营方面的软实力。

  酒业泰斗曾祖训曾提出,酒品醇和度的优美,是蒸馏白酒最基本的追求目标。在香型模式淡化,消费者口感多样化的今天,呈现一杯具有创新性、个性化并保持风味稳定的美酒,将是低度白酒征战市场的基础与前提。

  对于这场低度酒热潮,酒企需保持理性与定力,“因技术制宜,因品牌施策,因实力布局”,精准定位与差异化突围才是核心逻辑。白酒的低度化未来,需要一些时间验证。

  国酒研究所从市场调研反馈,目前新上市的几款低度白酒价格并不低,低度白酒的售价可能会让收入并不宽裕的年轻消费者感到“头痛”。

  白酒低度化,仅仅是白酒企业的“一厢情愿”。可当作产品系列和品类中的一类,希望靠开发低度白酒产品实现破局,过于理想化。低度白酒不应该仅仅定位于年轻群体,针对各年龄段需求,产品设计风格应该有不同表达。

  年轻群体喜不喜欢白酒,核心问题不是在于白酒高度、低度。年轻群体追求自我价值,喜欢新鲜时尚,不愿意被安排被要求,悦人到悦己,既要悦人更要悦己,同时对情绪释放表达方法不一样。白酒公司能够开发年轻群体喜欢的酒饮风味,很多品牌白酒形象并不适合出现在年轻人的消费场景。

  产品价格是年轻群体是否选择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。既然是为了引导开发年轻群体市场,为何不考虑在包装设计、产品定价、附加服务等方式多下功夫去研究。

  白酒行业需要坚持做自己中再创新。不断地变化也会失去自我的本色特色。高端名酒应该吧品质文化做到极致,向奢侈品一样去做到百年老店百年品牌。酒类企业家要有大格局大担当大胸怀,消费市场永远不可能由一家几家寡头企业通吃垄断,在一个品类一个领域做到相当规模的占有率就是成功,社会分工不同,需要包容性发展,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。正确认识企业规模、产能大小。体量并不能决定企业的成活期。

  关于将≥25度的酒统称为“高度酒”,能否成真还有待时日,是不是酒业人共同的意志表达,也还不好说。低度白酒浪潮在当下集中突发,会持续多久?会不会快速退潮?都还不是定数。

  一切待时间印证。期望酒业活跃起来,早日走出当下的困局。(国酒研究所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相关产品